姚明卸任后,男篮为何能触底反弹?摒弃落后理念重新与国际接轨

作者:24直播网

姚明任期中国篮球不断跌入低谷;再到后姚明时代第一个大赛,男篮的触底反弹,能充分反应出——姚明的眼界和能力都不足以驾驭篮协主席这个位置!

中国男篮应该打什么样的篮球,用什么样的人,当然是主教练决定的!

但是选什么样风格的教练,这是篮协主席决定的!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男篮以及中国篮球的发展方向其实是篮协主席或者说篮协高层所决定的。

虽然郭士强上任的时间点,姚明还没离开篮协。但实际上姚明在篮协最后几个月,基本跟撂挑子没区别了。因此姚明真正主导的选帅,就是李楠、杜锋、乔尔杰维奇!

而这三个姚明主导的选帅里,杜锋的情况很特殊。因为19年主场世界杯兵败之后,所有人都知道谁带落选赛都没戏的情况下,作为上一个周期红蓝两队培养出来的教练员,李楠不行,选择杜锋在当时就是一个特别简单的操作。

然而原本杜锋接手的任务,就是先带队在落选赛别输太难看,后续倒是再说。但因为疫情的原因,杜锋带队打落选赛的时间点不仅被延后,他还阴错阳差的把亚洲杯以及世界杯预选赛都给带队打完了。

那为何杜锋带队拿到23年世界杯入场券后,依旧离开了男篮帅位?官方说法是,上面有规定,要求国家队主帅不能在俱乐部兼职,所以杜锋在广东队和中国队之间,选择了广东队!

但如果你了解中国体育,那你一定知道,只要上面一个调令,本土教练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乔尔杰维奇接手杜锋的本质原因在于,因为杜锋只是特殊时期赶鸭子上架,受疫情等特殊因素,他在国家队的执教时间才被拉长,他原本就不是姚明心仪的主帅人选。再加之亚洲杯8强,外界对于杜锋执教的怨声载道,这给了姚明推动换帅的契机。

杜锋是赶鸭子上架,但李楠和乔尔杰维奇都是姚明有着充分时间去考察、谈判、选择的教练。因此李楠和乔尔杰维奇在国家队执教期间,得到来自篮协的支持力度,要高于杜锋时期,特别是乔尔杰维奇时期,由侨办出面推动李凯尔归化手续的同时,李凯尔的参赛费用由俱乐部买单,这种操作是任何一个本土教练执教男篮都不可能具备的。

可是结果呢?乔尔杰维奇在世界杯和亚运会先后带中国男篮刷新下限。但即便是短时间内,连续被菲律宾暴打,姚明依旧在力挺乔尔杰维奇。直到客场不敌日本,让更高级别的领导意识到,乔尔杰维奇跟中国篮球注定是误会一场,直接插手换帅,这才让乔尔杰维奇成为了少数合同未到期,篮协掏钱解约的教练。



那么话说回来,为什么姚明力挺的李楠和乔尔杰维奇,一个带队世界杯在主场开天窗,另一个则持续把男篮带进谷底呢?这里面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理念

李楠带队的时候,世界篮球已经开始盛行小球风暴。但李楠带打世界杯,首发阵容摆出周琦、易建联、翟晓川的三大阵容。两个全能4号位阿布都、二飞被弃用;内线始终是周琦、易建联、王哲林三人轮转。易建联在李楠手下,几乎没有打过5号位。

而那支高大缓慢的中国队,内线空间还极度闭塞。那支球队外线投射唯一稳定的点,还是易建联。

杜锋带队的时候开始降身高提速,但杜锋没有解决李楠时期就已经存在的投射差的问题。到了乔尔杰维奇带队,中国队的身材重新高大化。打世界杯的首发5人组就有李凯尔、张镇麟、周鹏、周琦4个两米05以上的球员,且乔尔杰维奇就带了3个后卫。

乔尔杰维奇的设想很简单,因为欧洲球员是高大强壮的同时,又不缺速度和灵活性。但乔尔杰维奇忽视了,黄种人很难同时兼具高大强壮和速度灵活性。所以乔尔杰维奇时期的中国男篮经常出现,防守端高大的阵容因为移动迟缓被对方外线打挡拆针对。进攻端,不仅打的非常慢,还没有空间,惩罚不了对手。

那为何姚明有充分时间选择的两任主帅,都是以高大化的阵容去建队呢?这就跟姚明自己的篮球理念有关了。



虽然说姚明在篮协上任的时候,世界篮球的发展已经进入小球时代。但球员时期巅峰的姚明是一个两米26,体重300斤的大中锋。你让想象一个两米26,300斤,去跟着小后卫下快攻会是什么画面么?

你让一个这种体型的人去建队,那么在中国篮球从来就不缺高度,不缺大个的情况下,他自己的理念首先就是高大化,打半场阵地交给内线解决问题。

只不过王哲林、周琦们不是姚明,当中国队在易建联之后,已经不具备可以在低位稳定杀伤的内线,还想着继续高大化建队磨半场阵地,成绩能好那就见鬼了。

当然姚明任期,还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那就是缩减了CBA外援名额。缩减外援名额,美其名曰是给了更多本土球员展现自己的机会。但实际上能进入到国家队的,那都是精英球员,这些球员的机会根本就不需要联赛政策去创造。

而在外援政策4节4人次的时代,各队都把外援名额优先留给小外援,那么内线怎么办呢?由于国内缺乏高大强壮又不缺灵活性的内线,以至于很多球队都喜欢摆两个传统内线,先巩固禁区。内线储备最为雄厚的辽篮,拿到了三冠王!深圳靠着三大阵容异军突起,差点闯进总决赛!CBA季后赛一大半球队,都有个大中锋甚至摆双塔!这种高大化建队的模式,就决定了前些年的CBA节奏普遍偏慢。

但在后姚明时代的第一个CBA赛季,外援政策改成4节7人次,且各家可以随便换外援。调整之后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节奏明显加快了。24-25赛季CBA的回合数相较于23-24赛季有着质的飞跃。





而回合数增加意味着出手数的增加,也让越来越多的球队意识到投射的重要性,开始重点去解决投篮命中率的问题!在24-25赛季,除了有一些球队的三分球产量有一定下滑;但总体上,大部分球队的三分球产量都有明显提升!





所以现如今我们看到中国队打出更快节奏,投射把握性有显著提升的背后,当然离不开郭士强的耐心打磨。但我们同样应该看到,中国男篮的球员基本都在CBA打球,你要想让这些球员在国家队执行好先进的理念前提,就是联赛里得有越来越多的球队先去执行先进理念。这些球员在俱乐部习惯了这么打,到了国家队自然执行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相关内容